雖然我們前天晚上才來過,但這次來是在白天裡,感覺很不一樣。
晚上的園區是恬靜浪漫的,戀人們在水池邊石梯上坐著、輕笑著,而早上的園區是熱鬧精彩的,有一家大小帶著狗來散步,有年輕人和朋友在草地上放風箏。
我們很有運氣,再到這兒的時候,籠罩著花蓮兩天的烏雲終於散開了,讓一切都沐浴在秋日和暖的陽光中,真舒服!
在日光下重遊文化園區,果然是對的。
世界這麼大,每次旅行的時間又這麼有限,能夠在不同的季節、不同的天氣裡或是帶著不同的心情去重遊一個地方,再看到感受到不一樣的,是難以形容的一種有幸呢。
下次在旅途中遇上惡劣天氣,還是其他突發事件讓旅程受阻,不用失望。
如果你真的喜歡這裡,終會有緣再重遇的。
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,我們又來了!】
再次來到文化園區,細心閱讀了在展版上有關它的介紹。
文化創意園區的前身是花蓮酒廠,日治時期由宜蘭振拓株式會社成立,所以它的建築設計很日式。檜木的窗框橫門、銅做的門把和古老的燈具,這些見證舊日的東西,都是之後將花蓮酒廠修復並翻新成文化園區時特意保留的。
真的很欣賞花蓮市對保護歷史文化建築遺產所做的,保留舊建築物,同時將其活化成有用的公共空間。將軍府是成功例子,文化創意園區亦如是。
^ 這是文化園區內的生活概念選品館,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小店,很好逛。另外,跟我們一樣騎自行車的,可以把車子鎖在這邊的停車位。
^ 綠茵廣場的右邊是音樂展現空間,前天晚上來的時候看到裡面有音樂會。
這天是星期六,在文化園區另一邊的藝文展館外正進行活動。有點像遊園會,有歌舞表演,有許多小食和遊戲攤位,聚集了很多民眾和遊人,好不熱鬧。
穿過了鬧哄哄的遊園會,我們來到一處相當安靜的地方。這裡有一座座日式木屋,面積有大有小的。後來再翻看簡介才知道,這些小木屋原為酒廠的員工宿舍,現時已改成招待所,供參展的藝術家作短期居住用,超貼心。


這天是星期六,在文化園區另一邊的藝文展館外正進行活動。有點像遊園會,有歌舞表演,有許多小食和遊戲攤位,聚集了很多民眾和遊人,好不熱鬧。
穿過了鬧哄哄的遊園會,我們來到一處相當安靜的地方。這裡有一座座日式木屋,面積有大有小的。後來再翻看簡介才知道,這些小木屋原為酒廠的員工宿舍,現時已改成招待所,供參展的藝術家作短期居住用,超貼心。
這些日式小木屋和周圍的綠草讓人忘記身在市區裡,感覺更像在郊外的營內,一邊野餐一邊看書,然後遠處傳來輕輕的結他聲和清脆的歌聲,多寫意自在。(沉醉在美麗的幻想中 ^v^)
天氣漸漸晴朗起來,最後我們回到文化創意園區中央的綠茵廣場歇一下。
順道曬一曬,陪陪小草們進行光合作用嘛,哈哈。
天氣漸漸晴朗起來,最後我們回到文化創意園區中央的綠茵廣場歇一下。
順道曬一曬,陪陪小草們進行光合作用嘛,哈哈。
^ 日光下的文化園區,看著這些明明是舊酒廠的建築物,卻出奇地不老土,更給人清新的感覺。
我們在草地上自拍、聊天、嬉笑著,又一邊整理旅行途中收集到的車票門票、記念印章、小冊子、明信片等等,時間很快就過去了,看看錶,差不多該離開了。
我們在草地上自拍、聊天、嬉笑著,又一邊整理旅行途中收集到的車票門票、記念印章、小冊子、明信片等等,時間很快就過去了,看看錶,差不多該離開了。
我們回到生活概念選品館旁的停車場取車準備離開。
作為自由行觀光客,旅途上的大小事情都要一手包辦,交通是尤其重要的一環。
交通方法其實有很多,火車鐵道行、包車遊、郵輪之旅(暫時沒有試過)等等。我個人特別喜歡比較原始的單車遊,所以每次旅行如果情況允許的話,我都會在行程上加上踏單車。
好喜歡邊踏車邊看風景,想要涼快就使勁騎,遇上美景就放慢騎,累了就隨時停車休息,總是自由自在的。
靠自己的一雙眼睛和一對腿,找尋特別的一片風景,是那種會久久放到心裡的特別風景。
再見了,文化創意產業園區。
不知道再有機會第三次重遊的話,又會看到甚麼,有甚麼不一樣的感覺呢?
跟來的時候一樣,我們再乘坐自強號列車。只是行車的方向相反,這次帶我們從花蓮回到台北去。
我們是坐星期六中午的班次,上車後發現全車基本上是滿的。幸虧我們是在前一天晚上預先買好車票,估計如果到現場買的話,恐怕只能買到晚上的火車票了。當然,從花蓮到台北,除了自強號,還有速度比較慢一點的莒光號和其他方法。
總之,旅程計劃會在週未坐火車作較長距離移動的朋友們,建議還是提前先訂好票。
火車沿著東面海岸向北駛,現在才知道一路上的海景原本很漂亮!
之前乘坐從台北下行到花蓮的那趟火車,由於我倆經過早上坐飛機、換巴士的舟車勞動,一上火車便倒頭大睡了,哪知道外面是甚麼景色。不過當時天氣也不好,陰陰雨雨的,不像現在般晴空萬里。
這次坐火車,我精神飽滿,終於可以好好的欣賞窗外流動的風光。(但其實看著風景久了,也還是會打打瞌睡,哈哈,我人懶的關係吧,每次搭車都想睡 =0=)
這一段沿海的鐵路,似曾相識的景致,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美國西岸之旅。
那時候有一程從洛杉磯到聖地牙哥的火車。在一個初夏的平日裡,Amtrak上的乘客不多,一卡車廂中還不到五個人,大家稀疏地坐著、做著各自的事情。然後Amtrak一直沿著美國西面的海岸線行駛,在我身邊的人很快便自顧自地睡了,只有第一次來美國的我興奮得目不轉睛地看著外面的海景。
一路上,時而看到有外國式的兩層海邊小屋,庭園裡晾曬著深藍色的長袖潛水衣,附近的海灘上有情侶在閒逛,有高大金髮的外國人拿著長長的滑浪板向大海進發。時而看到空無一人的石灘,沖上岸邊的白頭浪,和陽光照射下深淺不一的海面。記得當時車廂明明很安靜,但我卻彷彿能聽到外面的海浪聲。
後來,這成了我對美國西岸其中印象最深的景色,偶爾也會想起。
【台北,我們又來了!】
交通方法其實有很多,火車鐵道行、包車遊、郵輪之旅(暫時沒有試過)等等。我個人特別喜歡比較原始的單車遊,所以每次旅行如果情況允許的話,我都會在行程上加上踏單車。
好喜歡邊踏車邊看風景,想要涼快就使勁騎,遇上美景就放慢騎,累了就隨時停車休息,總是自由自在的。
靠自己的一雙眼睛和一對腿,找尋特別的一片風景,是那種會久久放到心裡的特別風景。
不知道再有機會第三次重遊的話,又會看到甚麼,有甚麼不一樣的感覺呢?
|**|||||||*||*|||||||||*||*|**
離開的時候,天氣已經完全轉晴了。
我們就在花蓮的藍天下出發,向旅程的下一站去!
跟來的時候一樣,我們再乘坐自強號列車。只是行車的方向相反,這次帶我們從花蓮回到台北去。
我們是坐星期六中午的班次,上車後發現全車基本上是滿的。幸虧我們是在前一天晚上預先買好車票,估計如果到現場買的話,恐怕只能買到晚上的火車票了。當然,從花蓮到台北,除了自強號,還有速度比較慢一點的莒光號和其他方法。
總之,旅程計劃會在週未坐火車作較長距離移動的朋友們,建議還是提前先訂好票。
火車沿著東面海岸向北駛,現在才知道一路上的海景原本很漂亮!
之前乘坐從台北下行到花蓮的那趟火車,由於我倆經過早上坐飛機、換巴士的舟車勞動,一上火車便倒頭大睡了,哪知道外面是甚麼景色。不過當時天氣也不好,陰陰雨雨的,不像現在般晴空萬里。
這次坐火車,我精神飽滿,終於可以好好的欣賞窗外流動的風光。(但其實看著風景久了,也還是會打打瞌睡,哈哈,我人懶的關係吧,每次搭車都想睡 =0=)
這一段沿海的鐵路,似曾相識的景致,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美國西岸之旅。
那時候有一程從洛杉磯到聖地牙哥的火車。在一個初夏的平日裡,Amtrak上的乘客不多,一卡車廂中還不到五個人,大家稀疏地坐著、做著各自的事情。然後Amtrak一直沿著美國西面的海岸線行駛,在我身邊的人很快便自顧自地睡了,只有第一次來美國的我興奮得目不轉睛地看著外面的海景。
一路上,時而看到有外國式的兩層海邊小屋,庭園裡晾曬著深藍色的長袖潛水衣,附近的海灘上有情侶在閒逛,有高大金髮的外國人拿著長長的滑浪板向大海進發。時而看到空無一人的石灘,沖上岸邊的白頭浪,和陽光照射下深淺不一的海面。記得當時車廂明明很安靜,但我卻彷彿能聽到外面的海浪聲。
後來,這成了我對美國西岸其中印象最深的景色,偶爾也會想起。
【台北,我們又來了!】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